柔性教育: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新理念
2009/3/13 15:08:15

 [摘要]  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针对职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技能的训练应引入“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本文通过对“柔性教育”的概念的介绍,分析了其在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中的优势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的训练策略。 
 
[关键词]  柔性教育;理念;可转移技能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校传统模式的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变化和更新极其迅速,而近年来新招入的学生成绩较差,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应对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我们引入“柔性教育”的新理念,即采用“重基础、重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促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更主动地适应各种挑战。 
 
一、“柔性教育”的概念和形成发展过程 
 
所谓“柔性教育”,是指以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和培养学生未来适应能力为宗旨的,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组合性、可选择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这里的“柔”是相对“刚”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 
 
“柔性教育”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使商业、通讯和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社会劳动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地变更教学计划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柔性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柔性教育”优势 
 
“柔性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采用弹性、灵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人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教育效率的提高。柔性教育理念具体到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中,克服了过去那种只重视考试、不重视能力培养,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单一教学和训练模式。教师在平等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强调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重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可转移技能和各种学习、训练方法。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个性能充分发挥,能力能更进一步提高。“柔性教育”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学生能力训练方面,突出“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可转移技能强调的是做的能力而非知的能力。它包括数理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等,因此在计算机技能训练的课程设计上,教师着重考虑让学生做出什么东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集中在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中规定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讲解在训练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解决方法。同时,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钻研、去研究;作为教学的结果,不再是什么专题研究,而是实际操作能力,亦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能够做什么,不会出现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情况,而且也能适应以后计算机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 
 
2、  通过“反省实践”的应用,增强学生自我提高能力的过程 
 
反省实践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的、持久的自我反省,让他们自己抉择未来,并有效地学习过去和当前的经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较多的是涉及到学生的技能训练内容,由于学生基础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金松软件
Powered by iwms